010-84021761
首页 > 技术支持 >

产品导航Product

相差显微镜原理

  相差显微镜的原理主要基于光的干涉和衍射效应,用于观察活细胞及未经染色的生物标本的微细结构。其详细原理如下:

  一、基本原理

  相差显微镜利用细胞各部分细微结构的折射率和厚度的不同,导致光波通过时产生不同的光程差(即相位差)。人眼无法直接分辨这种微小的相位差,但相差显微镜通过特殊的光学装置,将相位差转换成振幅差(即明暗差),从而使细胞结构在显微镜下清晰可见。

  二、主要部件及作用

  环状光阑:位于光源与聚光器之间,作用是使透过聚光器的光线形成空心光锥,聚焦到标本上。这样,直射光和标本面上的衍射光在物镜后焦面形成分离的光环,为后续处理提供条件。

  相板:位于物镜内部的后焦平面上,分为共轭区和并协区。相板上的金属膜(如氟化镁)可以将通过的光线相位推迟1/4波长。当直射光和衍射光通过相板的不同区域时,会产生相位差,进而形成明暗反差。

  合轴调节望远镜:用于调节环状光阑的像与相板共轭面完全吻合,确保直射光和衍射光得到正确处理,实现相差效果。

  绿色滤光片:用于缩小照明光线波长范围,减少由于照明光线的波长不同引起的相位变化,提高相差效果。

  三、工作过程

  光线通过环状光阑形成空心光锥,聚焦到标本上。

  标本内部的小粒、小孔或其他结构产生衍射光,衍射光比直接入射的光线相位迟约1/4波长,并且发生偏转、发散。

  直射光和衍射光在物镜后焦面形成分离的光环,直射光通过相板的共轭区,衍射光通过并协区。

  在并协区涂上延迟相位的物质,使衍射光的相位再延迟1/4波长,使直射光与衍射光的相位差达到1/2波长。

  相位差导致直射光和衍射光在通过相板后产生干涉现象,合成波的振幅为二波振幅之差。因此,物象的明暗对比得以增强,使细胞结构清晰可见。

  四、优缺点

  优点:

  能够观察活细胞及未经染色的生物标本的微细结构。

  提高细胞结构的对比度,使观察更加清晰。

  缺点:

  相差显微镜在成像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晕轮和渐暗效应,影响精细结构的观察。

  对样品的厚度和玻片的质量有较高要求,否则可能影响成像质量。

  综上所述,相差显微镜通过利用光的干涉和衍射效应,将细胞各部分的相位差转换成振幅差,从而实现对活细胞及未染色标本的清晰观察。